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刺桐树图片(刺桐)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21 11:21:17

刺桐树图片,刺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由来: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为了扩建泉州的城廓,曾经环城遍植刺桐。


(相关资料图)

2、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而名闻海内外。

3、因此,刺桐花成为了泉州的一种标志,被定为泉州市花。

4、它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吉祥富贵,充满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5、泉州人爱刺桐花,把它作为“瑞木”,历代文人骚客也留下了不少吟诵刺桐花的佳句,有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

6、”可见刺桐开花时的壮丽景象。

7、在泉州城的开元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8、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

9、早在中世纪,泉州就以刺桐城而驰名欧洲、非洲和中东诸国。

10、泉州市依山面海,风光如画,被古人盛赞为“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

11、”早在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已经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得要港口。

12、扩展资料:泉州刺桐城的由来: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树,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

13、刺桐城,福建泉州的雅号。

14、自秦至初唐,先后属闽中郡、闽越国、建安郡、晋安郡、南安郡、丰州、武荣州地。

15、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

16、开元六年(718年)州治由南安县迁至今泉州市地。

17、后12年建城郭。

18、五代时节度使刘从效扩城,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19、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20、唐五代时,泉州已遍植刺桐。

21、当时晋江王留从效初建泉州城时,环城种植的刺桐非常茂盛,因而泉州又称呼为“刺桐”城,这个在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少。

22、泉州港别称为刺桐港又因为中外交通而名扬海外。

23、最早记述“泉州港”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泉州回欧洲时,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

24、宋代阿拉伯人来泉州的人最多,他们译为:mcdine tza ytun 前一字为“城市”之最多,后一字则为“刺桐”的音译。

25、泉州其他别称的由来:鲤城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鲤城,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

26、泉州只有像样的城郭,除却早期的衙城外,始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7年),距今一千多年了。

27、但那时的泉州城,规模只有三里左右,称“子城”。

28、其范围北至北鼓楼(今公共体育场)、南至南鼓楼(今花巷口)、东至东鼓楼(今南俊巷口)、西至西鼓楼(今会通巷口),是南唐节度使王审知建的。

29、到了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规模一下子从三里增加到二十里,称“罗城”。

30、这是泉州的第二个城郭。

31、泉州的第三个城郭,是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1234年),郡守游九功建的,但他没有改动旧城,而是在罗城以南靠近晋江的地方,筑起一道四百三十八丈的长墙,以保护当时大量来华经商的外国人,称“翼城”。

32、至于将泉州连成形似鲤鱼的大城,却是元朝的事。

33、元至正二年(公元1353年),监都契立玉“扩罗就翼”,就是把罗城南城墙拆掉,将城区扩大到翼城,并把它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周围三十里的上宽下狭的长形城郭,鲤鱼城到了这时,才算形成。

34、2、温陵泉州古时候也叫温陵,所以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

35、市北通清源山旧路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

36、根据泉州地方文献所记,说是因为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来泉州城北,种竹建亭,在这里讲学。

37、这时正是冬天,在泉州天气却很暖和。

38、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

39、但后来人们在泉州市郊九日山东峰上发现有一个高大的宋代摩崖石刻,字体粗壮有力。

40、石刻内容大意是:有一个叫祖夷仲的提点刑狱(管理狱讼的官吏,北宋淳化时所设)巡按温陵……这时是元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41、“元”是北宋哲宗赵煦年号。

42、它距朱熹生长的时代南宋,相距百余年。

43、这个石刻说明在北宋时,泉州就已经出现了“温陵”的名称了。

44、《泉州府志》的唐代人物传记中,已有“温陵官员”一说,这又说明了比北宋还早的唐朝,泉州已经见到“温陵”的称号了。

45、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

4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桐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